洛陽的米皮相比陜西會有一點軟,勁道不夠,但這就是洛陽的特色。我們洛陽也有饸饹面,不過是紅薯饸饹,炒著吃的,可以吃一下,真的不錯的,主打的漿面條是洛陽不可或缺的地方名吃,糊涂面就是稠稠的湯面條,這個山西好像也有吧,您可以來嘗下,比較一下洛陽的刀削面和你們當地有什么不同。
1、洛陽哪些店有好吃的漿面條?
說起漿面條,當然還有糊涂面,可以說是洛陽人最最常見的美食。行走在洛陽街頭,隨處都能看到相關的面館,寒冷的冬天來一份熱乎乎的面,暖胃,也暖心,那么都有哪些好吃的漿面條呢?帶著糊涂面,一樣推薦兩家看有沒有喜歡的?劉記老街坊漿面條劉記老街坊漿面條,主打漿面條,是家開了好多年的老店了。這里的漿好,做的漿面條也比較正宗,面條分量十足,上面澆著綠豆黃豆和芹菜,一攪味道就出來了,配上炸饃片簡單的一碗漿面條吃到滿足,
地址:民主街56號平安漿面條糊涂面十余年的老店了,生意一直很好,這家店位于啟明西路,北窯回民小學旁邊,漿面條加點韭黃和辣椒味道十足,碗大實惠看得見,再配上一盤炒尖椒,還有韭花、辣椒油,味道堪稱一絕,老洛陽人應該都喜歡,外地朋友可以先嘗試著吃糊涂面。除了漿面條、糊涂面之外還有炒菜和涼菜、鹵肉、麻辣炒兔肉、炸咸食之類的,
尤其是炸咸食強烈推薦。地址:瀍河區啟明西路北窯回民小學底商老雒陽漿面條(東關清真店)老雒陽漿面條可謂神店了,不單價格親民,而且味道正宗,主打的漿面條是洛陽不可或缺的地方名吃。店內招牌漿面條,小酥肉,鍋貼,炸饃片點單率極高,漿面條,這幾乎是每桌必點,酸酸糯糯,越覺得酸香,配著主食鍋貼,很有國民快餐的感覺。
地址:瀍河區中州路與共和胡同交叉口路東北角種記漿面條糊涂面店內空間不大,環境挺有特色的,藍天壁紙頂,土磚墻造型,是一家主營洛陽地方特色小吃的小店。糊涂面,漿面條為兩大明星餐品,點單率極高,糊涂面離配花生碎、芝麻、紅蘿卜、青菜等??谖逗玫诫x譜,稠乎乎的,吃起來特別香,炸饃片一塊錢三片,配著面吃更棒。美食不論出身,好味道,為之瘋狂,吃貨必不可錯過,
2、正宗的洛陽漿面條怎么做?
漿面條(也叫酸面條,其原因是發酵后的漿酸味十足),洛陽的漢族傳統名吃。是以綠豆漿發酵制作面漿,經特殊工藝而成的面條,洛陽的漿面條,制作簡單,成本低、味道美、易于消化,酸味獨特,咸香適口,因而自古以來流傳不衰,成為頗具濃厚地方特色的地方名食。漿面條不同于漿水面,歷史起源——歷史傳說一:這漿面條是起源于河南省洛陽市,當時是以豌豆漿面條著稱,歷史悠久。
據傳在明朝正德年間,該縣一個姓史的人開了個飯店,生意很興隆,有一年小麥欠收,豌豆豐收,飯店天天賣豌豆面飯,一時生意蕭條。一天,京城一位欽差大臣帶隨從路過此店吃飯,店主因無上等米菜下鍋急得團團轉,當他看到盆里磨碎的豌豆和桌上的面條時,急中生智,用椒葉、藿香等作作料,用豌豆漿作湯下入面條,做了一鍋豌豆漿面條。
欽差大臣吃后十分滿意,此后店主便新增了漿面條這一食譜,小店生意又興旺起來,從此,這漿面條便成了河南的一道名吃。歷史傳說二:相傳,東漢年間,光武帝劉秀為躲避王莽追殺,日夜奔走,數日水米未進,一日深夜行至洛陽附近,見到一戶人家。便想討些飯食,可主人貧窮,只有幾把干面條,一些已經放酸的綠豆磨的漿水,劉秀饑餓難耐也顧不了許多,主人就用酸漿,把面條、菜葉、雜豆下入鍋內燒熟。
劉秀狼吞虎咽,竟然覺得香氣撲面而來,吃得那叫津津有味,日后劉秀當了皇帝,雖然有山珍海味伺候,卻依然對當年落難中的漿面條念念不忘,以至于御宴中就有了漿面條這道菜。歷史傳說三:據說清朝末年洛陽一窮戶人家,將撿來的綠豆磨成豆漿,隔了數日,發現豆漿發餿變酸,倒了舍不得,遂胡亂丟些菜葉,熬成糊狀,一吃味道鮮美,后來家家效仿,
舊社會洛陽窮人多,一般人家買不起面粉。常常以菜代面,花個三五分錢上街舀兩瓢酸漿,回家做漿飯,切少許蘿卜絲或白菜葉下鍋,待漿起沫后勾點面粉,稠稠的,謂之“挑漿飯”,若再下點小米,謂之“漿米氣兒”。每到飯時,滿院飄香,孩子們聞到漿味兒,興奮異常,三碗兩碗,風卷殘云,若此時家中來客,漿飯招待,那比請他吃大魚大肉還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