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衡水中學管理模式搬來農村中學,將有三分之一學生輟學。衡水中學的作業題,非常有針對性,教育部對學生在校時間、課后作業作了規定,衡水中學怎么辦呢?答案就是,我統計了一下,衡水中學學生晚上連同午休的時間加起來有八個半小時,而其他中學學生一般早上六點半到校,晚上十點半下晚自習,如果算上學生起床耽誤的時間,根本不足八個小時。
1、如果衡水中學收的學生全是中下等的學生,那么衡水中學還會這么厲害嗎?
也許您不相信,但是,如果真的按照您的設想,衡水中學的學生生源,剛來的時候都是中下等,但是,結果肯定還是“衡水中學非常厲害!”生源,確實有差異,成績優秀的學生,更容易培養,更容易考出更好的成績!但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很多在小學,初中,以及后來進入普通高中的學生,并不是真的都是“中下等”的智商。
很多人都是被一些“庸師”給糟蹋掉了!有些老師,表面上看起來很努力,特別是,他們帶的學生考試分數還高于別的老師,但是,很多這樣的老師一直就是在摧毀孩子,殺害孩子的天分,阻礙孩子求知欲望,阻斷孩子的發展前途,不要以為考取清華北大有什么了不起,那些清華北大的學生,最后大多數也是打工仔,不過稍微高級一點!真正的老師,是把學生培養成人才!有獨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
志存高遠,能夠獨立發現,心胸坦蕩的英才!只會看成績單的領導,是愚蠢的,只逼著學生做無聊的作業,就是為了那點可憐的分數的老師,是可憐的。真正的老師,會讓學生熱愛學習,自由探索,發現學習規律,并且對知識有長久的探索興趣,當學生每天都覺得時間真的不夠用的時候,這樣的學生成績能不好嗎?同樣的,當學生走進學校每天都覺得度日如年的時候,他會對學習有興趣嗎?如果每天都覺得這樣枯燥無聊的學習,簡直就是折磨的時候,有幾個人不想著早點擺脫?現在,庸俗的愚蠢的所謂“老師”,充斥著課堂,目前的學生,可能是整個歷史上最壓抑的時期。
2、把衡水中學管理方法搬來農村中學,有三分之一學生輟學,你信嗎?
“如果將衡水中學管理模式搬來農村中學,將有三分之一學生輟學,”我完全相信!那些不相信的人,是因為他們沒有真正在農村中學工作過。不僅學生(人),即使世界上的萬物,其存在總脫離不了特定的環境,衡水中學管理模式主要有三大特點:一是學習時間超長。(通常是“早5起,晚11睡,中午無休息,”)二是學習任務超重。(據說集隊、就餐也得看書學習,
)三是紀律超嚴。(學校說朝東,學生不能往西,否則,“辭退”伺候,)這種近乎軍事化的管理模式,之所以能在衡中實行,“三味”認為主要自有它的特殊原因:學校制度已上升為一種校園文化(或習慣)。衡中模式絕非建校時“天生”就如此,而是在特定時期、再歷經多年堅持、最終才形成的校風,而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師生必定也經歷了一個“痛苦”的適應期。
不適者,也定有逃離的,至于在衡中模式已成為一種文化或習慣后的今天,所有自愿加入衡中的人,只不過是早有心理準備,“入鄉隨俗”地被動接受罷了。在今天的衡中,面對衡中模式,至少占60%以上的優秀生愿接受、也能接受;約占30%的中等生,為了升學理想,艱難地挺??;約占10%的“差生”或許正在策劃逃離,而在我們農村中學,好中差學生的占比正好與衡中相反:優生約占10%,差生卻占了約60%(包括學習上升學無望者)。
應該說新校長的這個治校理念是正確的,但實施不到2周,問題來了:全校輟學學生增多,以各種理由請長假的學生猛增,更有一些畢業班還出現了“保留學籍,請假回家,期終再來參考”的學生,學生總數不足500的學校,僅半月時間,就造成近50人逃離學校。其實,我們做老師的也理解這部分學生:學習基礎差,上普高又無望,又怎么樂意在學校遭那份“活罪“呢?我是頭條號“三味聊教育\
在如此生源條件下,若實行衡中模式,那么,約三分之一的學生,因無望升學而逃離學校高壓管理,也就不稀奇了!記得是2015年,我們學校換了一任新校長,“新官上任三把火”,在“第一把火”整頓了學校老師的工作紀律實行全天坐班制后,“第二把火”就是整頓學生紀律,要求所有學生不得隨意時到請假、不得上課講話玩手機和睡覺、不得欠交作業、午休時間必須回教室自習等,為讓這一系列新規得到落實,開學后第一個月確定為“紀律整頓月”。